当前位置: 西安新闻网 > 新闻 > 国内 > 正文

共话数字经济,“彭”程智联万里

来源:苏州新闻网| 2020/7/29 11:06:57|

      1986年,经济学家于光远首次提出淮海经济区概念。 

      2010年,首次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市长会议在江苏省徐州市召开。从此,徐州和整个淮海经济区皆开启了全新篇章。而经历10年发展,以徐州为核心的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也踏出了长足的发展。

      截至2019年,淮海经济区10大核心城市的GDP总和已超3.3万亿元,其中,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GDP总量更是超过7000亿元,江苏省内排名第6,全国排名第27。 

      徐州的10年是见证淮海经济区逐步崛起的10年,更是数字经济大发展的10年。

 

新基建,新动能,徐州未来新可能

      “新基建”是2020年最火的关键词,也是全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所必须的前提。日前,各省在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高速轨道交通等领域宣布的投资总额高达数十万亿元。

      其实,早在“新基建”概念出现之前,以“数字徐州”为代表的淮海经济区数字化转型便已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2018年开始,以华为大数据产业园、徐工电商MACHMALL等一批数字经济平台为载体,徐州先后引进了大批重点战略平台资源。同年,徐州电子商务年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网络零售突破500亿元,同比增长均在30%以上。产业的持续升级和一系列战略合作伙伴的引入,为徐州数字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2019年6月,以“数字徐州,链接淮海,服务全球”为主题的2019中国(徐州)国际服务外包合作大会暨国际数字经济峰会在徐州召开。峰会中,近90个数字经济项目集体签约,投资总额超过170亿元。

      进入2020年,面对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收官之年的艰巨任务,徐州提出了“践行新理念,发展树样板”的理念目标,要守住抗击疫情和复产复工的双胜利,更要找到新的增长点。而数字化便是其中的关键支撑点。4月以来,徐州工业经济恢复较快,而这样的双胜利为徐州的数字经济建设和新基建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目前,徐州主城区已经实现了三环以内的5G信号全覆盖,5G基站总数超过3500个;年底这一数字将达到6000个,实现徐州市区、各县城主城区、高铁沿线等地区的全覆盖。

 

 

      而作为全国第二大铁路交通枢纽,徐州在高速轨道交通发展方面继续保持了领先势头。目前,徐州已经完成了五省通衢的高铁“米”字型布局,实现了与各大主要经济区的高速连通。

      而徐州主城区的市民出行也基本实现了地铁化。以目前正在运营的地铁一号线为基础,徐州已经完成了11条地铁线路的规划,建成后运营轨道总长度将达到323公里,拥有177座车站,实现总投资535.9亿元。

      在计划之中的未来,徐州将以崭新的姿态立于世人面前,为这座中华九州之一的古老城市的继续发展铺就数字化的坦途,为淮海经济区的深度发展梳理新型样板。

 

华为携手徐州,话不尽现在与未来

      今日徐州,华为与伙伴的奋斗之地

      华为及生态合作伙伴与徐州的合作早已不是新闻,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能力下沉徐州,为多家市直单位提供ICT服务,建成视频云、教育云、水利云等平台,到徐州地铁2号线中的100G MS-OTN(100G)网络;从利用AI和5G技术提升徐州百姓及全国游客幸福感的云龙湖智慧景区,到直接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华为徐州分销销售与服务中心。

      在徐州当地的数字经济建设中,华为及合作伙伴的足迹遍及众多领域。同时,随着“新基建”落地徐州,华为与徐州数字经济发展的合作和联接将继续深入千行百业。

      明日徐州,数字经济与伙伴的期许之地

      今日的徐州已经在政府、政策、区域环境、本地投资营商环境等多个层面夯实了基础,实现了关键领域的信息化与数字化;而未来伴随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及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深化,华为及生态合作伙伴也将结合新基建的发展趋势,利用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AI等新技术为徐州带来发展新动能。

      1、 全面提升徐州城市智慧化

      在全社会、全产业、全维度的数字化过程中,政府不仅要起到政策引导作用,更要起到带头和先导作用;而这对于处在淮海经济区核心地位的徐州来说更有着带动周边的示范意义。

 

 

      目前,徐州已经建立了打通多个委办局涵盖数百项业务的政务云平台。而在新基建思路的指导下,政府则可以进一步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推动“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路”建设,将“以数据为驱动”的平台建设推进产业园区的发展。

      而在资源利用方面,徐州既是生态环境部指定的“无废城市”试点,也是国内少数水资源极为丰富的中心城市。基于这些禀赋和责任,徐州可以充分利用物联网、传感器、5G等新基建范畴内的技术构建对资源用量和管理的云化管理平台,“以智管废”,让资源在得到充分利用,保障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共同发展。

      另一方面,经过疫情的考验,如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对于徐州也是重要内容,在政务云平台及各部门数据互联互通基础之上,可以利用新基建中的大数据等技术构建由省、市、县区、乡镇街道组成的四级网络管理系统,将能有效提升城市应急管理能力。

      2、 积极发挥本地优势教育资源在淮海经济区内的辐射作用

      作为江苏省内的教育大市,徐州拥有优质幼儿园410所、三星级以上高中55所、省级课程基地24个,以及包括淮海经济区内唯一一所双一流高校——中国矿业大学在内的六所本科院校。而这些都是徐州在淮海经济区教育领域内无可替代的优势资源。

      在此基础之上,徐州在2020年计划新招教师7000人以上,投入使用新的中小学和幼儿园97所,继续提升办学层次、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

      当然,除了进一步投资教育,提升对高质量的吸引力,在新基建背景下,还能通过构建新一代智慧校园,在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上做文章。具体的,通过构建以云计算、大数据、新一代物联网等新基建技术为基础的智慧校园,学校进一步提升教学及管理效率,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也将通过远程教育等形式,以有限的资源惠及更多学子。

 

 

      3、 建设淮海经济区区域医疗中心

      医疗是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升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吸引人口流入的重要指标性行业。

      与教育领域相同,无论是在江苏省内还是在淮海经济区内,徐州都是医疗资源大市,拥有三甲医院10所、三级医院7所、二级医院60所。

      同样的,为了提升民生和吸引更多人口,徐州也需要利用新基建领域中的各类新技术来构建智慧医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效率,让医疗资源惠及更多人口。

      在这一过程中,医院不仅可以通过构建信息化系统来提升自动化水平,更可以通过先进的有线/无线网络、基于远程协作的会诊系统、云计算及AI的管理平台来逐步提升医院数字化水平,改善医疗条件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让徐州在淮海经济区内具备更强吸引力和领导力。

      4、 探索徐州数字经济的新增长极

      经济发展是徐州未来的主轴。面对2020年,徐州面前不仅有挑战,更有机遇。

      徐州本地不仅有徐工、中能硅业、恩华药业等一系列全国知名的本地企业,更有来自南京、苏州、扬州的众多配套产业落地。以这些本地优势产业为基础,徐州企业可以在新基建大潮中进一步深化企业及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利用深入场景的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解决方案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实现数字化、高效率的生产经营管理,让本地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面向未来、重获新生。

      另一方面,通过应用各类数字化解决方案和平台,徐州本地产业也可以与政府、开发区等单位实现更进一步的数据和需求对接,让政府更好的了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与需求,促进产业政策与企业发展同步,共建更好的投资营商环境。

      ……

      展开徐州的数字未来画卷,无论是智慧徐州、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系统的搭建及相关单位的能力培养,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化落地,都离不开高水平的ICT技术及方案支持。

      在这一过程中,由华为ICT产品技术和行业洞察共同组成的“懂行”专家团将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使用更多、更新的基础架构和技术来构建行业化、场景化的解决方案,将技术引入到具体而微的场景中去解决问题。华为及合作伙伴将成为徐州乃至整个淮海经济区在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等领域探索新疆域的指南针和铺路石。而如果能够将徐州政府和产业所代表的政策规划与华为及伙伴所代表的ICT技术和解决方案进行充分融合,徐州也将获得带动区域发展的新动力,建立全新维度的领导力。

 

 

      在徐州,华为已经准备好了云数据中心、分销销售与服务中心,制定了辐射全省的“云泽计划江苏行动”和惠及万家企业的“上云用数赋智”规划。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是华为强大的ICT能力和上万家生态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

      对于千行百业的数字化,华为及生态合作伙伴希望打造“中国式速度”;而对于徐州和整个淮海经济区的数字化,华为及生态希望带来的不仅是新一代的数字化产品和技术,更是乘风新基建、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徐州的全新途径。

 

 

      2020年7月31日,华为中国生态之行2020·徐州峰会将在徐州绿地皇冠假日酒店召开。作为华为中国生态之行2020重要站点,华为及生态合作伙伴希望共话持久、共赢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