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与智慧城市的建设依托于新基建的发力,也依靠于专业的数字应用方案。这场全国抢抓新基建的“竞赛”中,哪个省份率先找到了“正解”,就越有可能抢先融入数字化的浪潮,在新业态、新模式中加速发展。
在江苏,数字经济的占比正不断提高,这离不开专业数字服务机构的扎根与赋能。江苏省政务云大数据、南京市政务云大数据、苏州大学的云上智慧校园、江苏银行的新一代核心存储系统……这些政务、企业与学校在数字技术上的项目,华为都参与了其中的建设和改造。
深耕政企行业多年的华为,正以专业的数字服务能力,“探路”省内新基建,为江苏省更多城市打造“智慧化”建设的样本。
01 “探路”江苏新基建
今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由此,新基建承载着疫情期间“刺激经济”的任务,被正式拉向前台。
事实上,对于新基建的强调并非“仓促上马”的短效刺激,而是着眼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阶段、全面塑造数字竞争力的长效布局——此前,我们曾多次与工业革命的发展时机擦身而过,而新基建则无疑开启了数字革命的全新赛道。
江苏作为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大省,在这条全新的赛道上已然“先行一步”,且斩获良多。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全省“上云”企业超过22万家,物联网业务收入占全国“半壁江山”;2020年,全省计划在5G基站、数据中心、车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充电基础设施六大领域投资超过2000亿元,江苏“新基建”竞争力指数也高居全国第三。
大力发展新基建,既要有决心,更要有方法。面对全新的建设领域,需要有一套全新的逻辑来匹配这一生态的架构。而华为作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领导者与在江苏深耕多年的合作者,无疑是江苏在新基建赛道上最佳的伙伴选择。
新基建被称作城市创新的新动能,其建设的核心离不开“基础”二字——这个基础,既是信息设施的基础,也是行业融合的基础,更是底层的基础创新。
基础设施上,在华为的助力下,全球首个车联网城市级部署、无锡国家车联网先导区正在快速建设。先导区首创了“一中心三平台”的车联网系统架构,包含280个路口、500余个点段,覆盖面积达220平方公里,率先探索了道路信息服务商业模式。
行业融合上,华为给江苏提供了全面的工业互联网升级计划,依托“365工程”详细规划了3个创新发展方向、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与50个工业互联网标杆项目,具体内容涵盖了行业性、区域性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的建设与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的建设等。
基础创新方面,在充分利用好江苏充足的“智力要素”上,华为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开拓产学合作。南京与苏州两大华为研究所拥有超过23000名研发员工,持续提供软件开发与云计算领域的研发助力;华为(南京)沃土工厂作为国内、国际知名的产业创新中心与生态服务平台,5年共计扶持500余家企业;江苏鲲鹏生态创业中心则集聚了领先的计算机软硬件产业链;此外,华为还与南京大学设立了“紫金学者”人才基金,与东南大学发起“卓越计划”……
回过头看,华为对江苏新基建的助力不是刚刚开始,而是早已深深地融入了江苏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之中。
02打造城市服务“样本”
新基建对城市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赋能已成共识。于全省来说,产业的整体规划、省级的数据中心建设、全国领先的示范区落地等固然展现出了江苏在新基建领域最具实力的部分,但具体到某一个城市的范围而言,新基建除了要能够“强发展”,同样也要 “重质量”。
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传统工业城市与能源城市徐州频频登上“热搜”。从“工业强市”到“无废城市”,徐州面临新旧动能转换与城市生活生态建设的选择。
数据上看,徐州的经济格局自2015年就已进入由现代服务业领衔的“三二一”产业结构,处于社会经济提质增效的转型期;经济总量上,尽管总体保持着上升态势,但近两年增速放缓;城市生活上,作为区域内最大的人口流入城市,如何提高城市的生态建设与生活服务效能、提升市民获得感与幸福感,同样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现在,新基建的建设给了徐州一次“提档升级”的机会。
与江苏的其他城市一样,华为也深入徐州这座城市的数字化转型,紧紧贴合徐州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行业特色,制定出了一整套兼具系统性与适应性的方案。
2018年颁布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中,明确了淮海经济区的定位,将淮海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徐州定位为淮海经济区核心区的中心城市。对标这一定位,徐州对自身的发展提出了打造区域经济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四项要求。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徐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7个明确的工作方向,即突出固本强基、蓄势增能;突出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突出龙头引领、带动周边;突出激发活力、增添动力;突出守稳底线、集中攻坚;突出城乡融合、以城带乡;突出以人为本、共建共享。
扣住这一工作方向主线,华为瞄准其中的重点领域进行投入,具体包括5G、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涉及经济、民生、政务等多个范畴,提升城市的服务能级。
基于对徐州的行业分析,华为也规划了徐州的数字政府、教育、医疗、生态合作等建设,具体项目涵盖了县域智慧政务建设、智慧园区建设、应急管理体系搭建、智慧校园建设、智慧医院建设等多个方向,全方位为徐州数字化转型建设赋能。
03“懂行”提升服务质效
华为对徐州的新基建与数字化建设赋能系统而又精细,正依照节奏有条不紊地推进。围绕着规划布局,徐州城市的智慧化在出行、医疗、旅游等多个领域落地,推动城市智能化发展。
出行上,对标世界一流水平建设的徐州地铁始终把智慧化当做打造目标。在徐州地铁2号线项目实践过程中,华为进行了充分细致的调研和测试验证,在这一线路上使用了MS-OTN(100G)解决方案,部署实施顺利,即将进入试运营阶段。作为城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领导者,未来华为还将联手徐州城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发布MS-OTN(100G)解决方案。
在医疗领域,丰县人民医院是徐州丰县及周边规模最大、专业科室最齐全、技术力量最雄厚的三级综合性医院。针对数据中心设备老化问题,华为提供高性能全闪存一体化双活、三网融合安全简捷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助力丰县人民医院打造智慧医院的坚实底座,为医院核心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
云龙湖是徐州的“生态地标”,该景区也是国家5A级景区。2019年,华为与云龙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签署合作协议,以新一代全光网络、自定义高端摄像机、精细化模块化机房、5G等新兴信息技术与产品,实现景区全景智能功能,助力景区的数字化转型,提升景区的管理与服务水平,打造新时代的智慧景区。
此外,在教育领域,华为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打造“中国矿业大学—华为ICT学院”;依托华为云和网络运维能力,帮助徐州市电化教育馆进行平台升级,保障教育视频资源直播、点播服务平稳、顺畅运行……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体现的正是华为在数字化业务中的核心优势——既要懂技术,又要懂行业。
华为很早就提出企业想要实现突破式发展,根本在于业务模式的创新及转型增速,即只有数字技术真正深入政企的关键业务流程,才能真正展现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基于此,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在今年正式推出了“懂行”形象,并提出“懂行·专注于行业数字化转型”这一全新理念,通过提供专业的行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来助力数字化转型的实际价值创造。
以对行业的深刻洞察理解加上在技术领域的专业优势,华为正助力徐州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城市焕发出全新的现代化光辉。
7月31日华为中国生态之行2020·徐州峰会,“彭”湃徐州新动能!